新闻中心
科普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科普资讯

卫健委印发《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0至3岁婴幼儿最不应该这样做

2025年2月14日  浏览量:64

返回上页

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该《指南》明确提出,不宜将视屏类产品作为儿童的“玩伴”,0岁至3岁的婴幼儿应当不接触任何形式的视屏类产品。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养育人形成科学正确的养育行为。


这份《指南》指出,婴幼儿早期发展主要指0岁至3岁儿童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0岁至3岁是儿童生命的早期,也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这一时期大脑、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制定这一《指南》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提高科学性和可及性。

围绕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指南》强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导养育人通过对婴幼儿的陪伴,以及情感交流和行为互动,刺激婴幼儿大脑和神经系统更好地发育,促进儿童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
《指南》提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导婴幼儿家庭高度重视良好养育环境的建立,为婴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玩具和图书,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在大自然中嬉戏探索。同时强调,不宜将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游戏机等视屏类产品作为儿童的“玩伴”。
谈及养育环境的重要性,《指南》指出,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利条件。婴幼儿家庭要高度重视养育环境的建立,要为婴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玩具和图书,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在大自然中嬉戏探索。

指南还提供了《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风险评估表》《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风险咨询表》《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要点》《3岁以下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标志自评表》《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主题一览表》,旨在让家长及行业相关人士了解养育人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人心理健康状况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养育风险。儿童保健人员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意见,帮助养育人纠正不良的养育行为,改善不适宜的养育环境。

有家长评论:“给宝贝们创造个好的成长环境太重要了,多陪陪他们,一起玩玩积木、读读书,比啥电子产品都强!”

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3岁以下孩子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的危害主要包括影响视力、分散注意力、影响颈椎、辐射、影响睡眠质量、心理发育、运动功能低下、身材矮小、发育迟缓等问题。

专家指出,家长对于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引起重视,对其合理引导,减少使用频率,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如果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发育迟缓等问题,就需要早发现、早干预。


《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文件解读



一、制定背景
0~3岁婴幼儿大脑发育速度最快,大脑细胞、神经元联系形成最旺盛。脑科学研究表明,80%的大脑发育发生在3岁以前,且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抓住0~3岁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指导养育人掌握以回应性照护、早期学习为核心的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技能,可以促使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快速全面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儿童早期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促进城乡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供给,普及儿童早期发展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导养育人形成科学正确的养育行为,我委制定《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二、主要内容
《指南》主要由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机构和人员、服务分工、服务指标、名词解释等6部分组成。
三、主要特点
(一)聚焦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养育照护框架—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明确提出,提供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极为重要的措施。《指南》围绕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强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导养育人通过对婴幼儿的陪伴,以及情感交流和行为互动,刺激婴幼儿大脑和神经系统更好地发育,促进儿童运动、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
(二)强调养育环境对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是促进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有利条件。养育环境单调,缺少玩具和图书,缺少与同伴的交流,将限制婴幼儿获得学习机会和发展自身能力。《指南》提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指导婴幼儿家庭高度重视良好养育环境的建立,为婴幼儿提供种类多样的玩具和图书,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同龄儿童玩耍,在大自然中嬉戏探索。同时强调,不宜将电视、电脑、手机、平板、游戏机等视屏类产品作为儿童的“玩伴”。
(三)强调通过评估与指导促进养育人提升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指南》提出,应用《3岁以下婴幼儿养育风险评估表》,了解养育人养育行为、家庭养育环境和养育人心理健康状况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养育风险。儿童保健人员给予针对性咨询指导意见,帮助养育人纠正不良的养育行为,改善不适宜的养育环境。通过婴幼儿亲子交流与玩耍咨询指导,促进养育人了解掌握不同月龄段与婴幼儿交流与玩耍的核心要义,帮助养育人与婴幼儿建立亲密的亲子依恋关系。通过婴幼儿心理行为发育标志自评咨询指导,促进养育人掌握对婴幼儿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自评的方法。
(四)强调通过养育照护小组活动进一步提升养育人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指南》针对婴幼儿早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开展养育风险评估与指导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帮助养育人进一步掌握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养育人将在养育照护小组活动中学习到的方法和技能带回家中,在日常养育照料中应用,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

(综合:中国新闻网、妇幼健康司
上一篇:相比学龄前自闭症儿童,成年自闭症人士如何有尊严地过完一生?下一篇:首个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启用:融合教育,如何让孤独症儿童不“孤独”?

友情链接:知了康复集团杭州知了新起点康复上海知了康复武汉知了康复医院铭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