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 浏览量:12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在会上指出,孤独症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建设孤独症中心、办好孤独症儿童教育是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保障孤独症儿童基本权利、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家庭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田祖荫还强调,要把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决策引领学术创新的教育研究中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资源共享中心、助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专业支撑平台、深化融合推进协同发展的协作创新纽带。各地要借鉴孤独症中心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做好系统谋划,加快省、市、县、校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专业支持。
据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孤独症儿童已被纳入特殊教育范围统筹,将持续提高孤独症儿童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本次启动会上还宣布了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并举行委员聘任仪式,同时为“星星计划”特殊教育奖教金入选教师颁发证书。
据了解,未来五年内,中心将研制发布孤独症师资培养、孤独症适宜性课程等国家标准,创建中国特色的孤独症教育监测体系及治理平台。提高我国孤独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孤独症人群及家庭的生活工作质量。
NEWS
新闻链接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指出,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病因不清,一般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等心理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
2024年7月,教育部会同中国残联等部门印发《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提出将健全孤独症儿童普惠保障机制,推动落实将义务教育阶段孤独症学生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以上。
早在2022年,我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便明确指出,要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已建立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监测制度,将按照“精准核查、科学评估、分类安置”的原则,确保孤独症儿童得到适宜安置。鼓励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较大城市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扩大孤独症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机会,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助教陪读制度。
已推动20多个省份出台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其中,山东省将孤独症儿童教育的师生比明确为1:1.5;鼓励师范类院校设立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开设孤独症教育相关课程,2023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设立了孤独症教育专业。
孤独症行业专家指出,因为高发生率和无特效药物,孤独症已经成为影响人口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有效的早期干预,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认知、语言及适应能力,而将干预成效保持下来尤为重要且困难。社会融合是保持干预成效的唯一途径,融合教育是其最佳的教育安置方式。
华东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长邓猛接受采访时指出,“三分之二左右的孤独症儿童属于轻度范畴,这为融合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王雁也强调,要“重视孤独症儿童的社交发展需求,鼓励其与普通儿童的社交互动,促进其融入学校、适应社会生活”。
从这个角度看,让孤独症儿童不再“孤独”,“融合”二字至关重要。
也正是因此,知了康复旗下郑州知了康复医院、武汉知了康复医院融合教育日间照料特色课程进行了全新升级,针对特需儿童,设置文化提升、生活自理、社交沟通、安全防护、康复训练等方面,制作开发等八大课程体系,通过游戏活动、融合教育、特教课堂等形式,致力于为孩子的融合成长提供最大帮助,从而使其能够融入家庭,融入社会。
课程特色以提升能力、培养好习惯为主,知识教学为辅,注重幼儿在知识、技能、情感、社交、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与过渡,以游戏方式,让孩子在玩乐中体验不同类型、多种层次的感觉刺激,提高孩子运动能力,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
从9月初融合教育日间照料开始招生以来,入班学生已经开启融合之旅,精彩课堂赢得家长广泛赞誉。融合班现已扩展为三个班型,分阶教学,幼儿园课堂模拟融合班、小学课堂模拟融合班、综合能力提升融合班。寒假招生也已全面启动,助力特需儿童更好融入普校和社会。(详情点击阅读:三大融合托班寒假开课,全阶课程涵盖知识及生活技能,助力家长安心工作)
咨询报名请联系
陈老师:15300082275 / 15238004693
扫描二维码或到院了解详情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林科路6号(明鸿路与中州大道交汇处)
(部分内容综合:教育部、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