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普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科普资讯

智能AI+VR技术再创新,科技赋能康复实现多领域突破,助力特殊群体康复

2024年10月24日  浏览量:55

返回上页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康复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为康复医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科技助力,改变残障人士生活

以下是近期康复领域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一位因运动受伤而瘫痪失语的病人,通过拍摄大脑“功能地图”,以磁脉冲信号精准刺激受损区域,重新建立大脑环路,竟然神奇地康复。

案例二:


(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现场。图源:澎湃新闻)

7年前,因为一场意外,邵海鹏从高空坠落,导致双下肢截瘫。医生告诉他可能要终生卧床,即便恢复好一些,也要坐轮椅出行。在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邵海鹏不仅重新感知到双腿的存在,甚至还完成了全程马拉松距离的行走。

案例一源自在北京的一家企业,通过给每个人绘制个性化的大脑“功能地图”,助力自闭症、抑郁症、帕金森氏症、脑卒中导致失语偏瘫等患者的治疗。

历经十余年研究,该实验室专家教授带领科研团队在全球独创个体脑功能剖分技术,在大脑功能分区探索取得了最新成果。

而近期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大会暨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上,以“科技赋能康复未来”为主题,重点探讨了康复治疗、康复护理、无障碍交互设计等领域的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基础议题,并关注智能康复与康复机器人、科技养老与智能照护机器人、未来康复与人形机器人、康复科技创新与中医智能康复、再生康复与仿生假肢、康复机器人与标准规范、居家康复与康复物联网等前沿科技风向。

不仅在现场展示了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新科技,通过科技的进步,让不少残障人士、老年人看到了希望。过去只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逐渐成为让无数瘫痪患者重新行走的“铠甲”。

而且在活动展示区域,不时可以看到工作人员身着充满未来感的“外骨骼”。大艾机器人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已应用至全国的200-300家医院,每台机器每天可帮助约16位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大大提升了康复效率。

案例二就是借助此次展会中的新科技骨骼机器人,获得了有效治疗与康复。


张海迪切身体会,盼望医学进步让患者得到康复

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能站起来、独立行走,是他们的梦想。随着科技发展,从床边可用的远端康复机器人,到精准分析步态的动作捕捉系统,高科技康复产品正悄然改变残障人士的生活……

在大会交流环节,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前主席、康复国际(RI)组织主席张海迪,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的期待,“我是一个脊髓病患者,我今年69岁,已经病了64年。我深知疾病和残疾的痛苦,在这64年中,我坚强地生活,克服困难。但是我也一直盼望医学的进步,让我能够得到康复。”


(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现场。图源:澎湃新闻)

VR+AI的不断创新与康复科技的新进展,还让寻常百姓家更加了解未来康复科技。

在10月15日结束在北京由中国残联与科大讯飞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主办的2024年AI助残创新创意决赛现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深化并拓宽科技在助残领域的应用场景,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

参赛项目涵盖了智能康复辅助器具、无障碍视听设备、应用软件及平台系统等多个品类,且由残障人士与团队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未来,联合实验室将持续搭建深度交流与产业合作的桥梁,提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积极促进行业间的互动与产融对接,着力打造科技助残新模式,携手共创一个更加包容、平等且美好的社会。


康复企业获融资,VR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数字疗法

除了不断创新的康复科技和新进展,近期,国内多家医疗健康领域的医院或企业获得千万级融资。

最典型的是精神康复数字疗法企业千丘智能日前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融资资金将用于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千丘智能基于VR技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前期诊断-康复训练-训练后评估的全流程数字疗法方案。团队获上海头部高校及多家三甲医院支持,设计基于行为主义疗法等经典干预方法的数字疗法方案,现已完成初步验证并获得相关知识产权,相关医疗器械注册许可正在申请中。

纵观国内外对于AI助残及高科技的研发,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不断涌现,并发展成为最活跃的行业之一,在人工智能、医学和技术专家团队的支持下,高质量服务,助力特殊人群实现康复也将迎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综合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36氪、光明网、澎湃新闻)

上一篇:自闭症孩子情绪失控、总是莫名兴奋怎么办?这些有效方法从根源解决下一篇:复旦教授、孤独症孩子的爸爸讲述:与其改变孤独症孩子的道路,不如这样做

友情链接:知了康复集团杭州知了新起点康复上海知了康复武汉知了康复医院铭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