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科普资讯
首页>新闻中心>科普资讯

中国精协发布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口号及实施方案

2025年3月10日  浏览量:85

返回上页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近日,中国精协发布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宣传主题口号——
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

01

背景

2024年7月,中国残联、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印发了《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8年)》(以下简称“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孤独症等残疾人群体的关爱之情,引发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2025年是全面推进关爱行动实施方案的关键之年,以“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作为孤独症日主题宣传口号,为“关爱行动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创造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具有丰富的时代与现实意义。

02

解读

政策筑基:从“救助”迈向“赋能”。《关爱行动实施方案》的落地,标志着我国孤独症服务从“补缺式救助”向“系统性赋能”转型。

全面发展:尊重差异,激活潜能。“促进群体全面发展”的核心,是超越对孤独症群体的“缺陷叙事”,转向“优势视角”。

协同机制:打破壁垒,无缝衔接。主题响应“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多部门合作,社会各方协力,形成协同发展机制,呼唤多元主体共担责任。

“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主题口号,以鲜明的政策导向和人文关怀,将孤独症群体的福祉置于社会发展的坐标系中,高擎关爱的火炬,照亮和温暖孤独症群体全生命周期的成长之路。

NEWS

新闻链接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称自闭症,是一类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狭隘兴趣、重复刻板行为以及感知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孤独症被认为是罕见病,在“谱系”障碍概念提出后其患病率显著上升。从2000年起,我国有多个城市调查发现asd患病率在0.1%~1%之间。孤独症已成为儿童精神类致残的重要疾病。

如何发现孩子有孤独症征兆: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提出了“五不”早期识别方法,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家长需要警惕:

不看/少看:回避目光接触,尤其是对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不应/少应:对于父母或他人的呼喊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

不指/少指: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语/少语:不会主动使用语言,也不会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当: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如长时间不间断地盯着电风扇、转动的轮子看。

如果对照完这些标志行为,发现孩子符合,特别是符合多种这样的异常行为,需要到医疗机构去做筛查,通过系统测试,做出早期筛查和干预指导。

儿童孤独症的筛查:

孤独症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对于孤独症孩子和家庭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确诊后如何应对:

当孩子被确诊为孤独症时,家长应调整心态、积极学习孤独症知识,为孩子选择专业医疗机构接受系统、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同时参与进孩子的康复训练中,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孤独症儿童,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漆黑夜空中独自闪烁着,因为疾病,他们缺乏基本的生存技能与社交技能,甚至会因怪异的举止受到歧视。

对于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每个人多一些关注和了解,消除对孤独症群体的误解;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孤独症群体,不歧视也不特殊对待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上一篇:深圳20岁高颜值自闭症男孩走红:百万粉丝追捧下,不应忽视的是这几点下一篇:《学前教育法》2025年6月1日施行,孤独症儿童上学有了这些特惠政策保障

友情链接:知了康复集团杭州知了新起点康复上海知了康复武汉知了康复医院铭成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