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 浏览量:591
教育兴,则中国兴,教育强,则中国强,要实现残疾人的中国梦,必须依赖高质量的教育。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障儿童教育权利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体系建设,大力推动融合教育发展。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
“现实生活中,残障学生在普通学校获得的教育质量并不乐观,这些学生在校园的融入和学习发展仍然因为支持不足,面临很多挑战。”
因此,她提出了关于在《特殊教育三期提升计划》中加强落实普通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一人一案”的相关建议。
“十三五” 期间,中央财政大幅提高特殊教育投入,着力扩大特殊教育资源,落实“一人一案”教育安置政策,以此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几年来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加强特殊教育专业体系发展,以此保障残障儿童受教育权利,由此,全国以各种形式招收的特殊教育学生逐年增加,其中,随着各地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要求,大力实施融合教育,推进随班就读工作,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更多特殊需要儿童少年走进普通学校,比如,79.46万特殊教育在校生中有39.05万在校生在普通学校就读,占比接近50%,并逐年上升。
“基于随班就读覆盖规模的扩大,不同地区的普通学校借助政府资源投入、社会组织专业支持以及协同残障学生家庭支持等不同方式在探索中回应残障学生的特殊需求。这些支持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实际存在的问题
1、各种支持没有被有效统筹规划及资源整合,预算和经费不匹配,例如一些地区普通学校有充足的预算,但局限只能用于硬件投入,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的支持。
2、校内已有的支持与所需的校外专业化支持没有整合,特殊学生的独特性要求无法满足,导致他们在校内的融入及学业发展获得的支持没有落实到位。
3、为保障课堂管理秩序及协助教师促进残障儿童的课业跟进、融入校园,一些残障学生家庭自费雇佣的特教助理,但家庭承担很重的成本负担也为学校内部管理带来挑战。
显然,这种局面对有效推进随班就读为主体形式的融合教育,全面保障残障学生及所有儿童少年的教育权利不足,且长远不利。
建议加强落实随班就读“一人一案”政策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对于残疾人所产生的转变和影响,比任何其他社会群体都更为震撼和重要。
2017年2月,中国残联配合教育部、国务院法制办修订了《残疾人教育条例》,进一步明确我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向,规定“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此后,中国残联又配合教育部等部门,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一期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了《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二期计划》),对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作出系统部署。
而这,也推进了我国“到2020年,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将达到95%以上”目标的实现。
为进一步保障特殊儿童教育起点公平,为了解决“一人一案”的落实不足、“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的状况尚未获得有效改善的情况,邰丽华对于即将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寄予了厚望,同时给予了建议。
“亟需借助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以及确保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三期》实施方案中提供更加系统措施及规划,基于残障儿童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需求,整合资源和多元支持,扎实有效地落实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的‘一人一案’支持体系建设,更有效促进融合教育发展,强化依法治教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障包括残障学生在内的所有儿童少年的教育品质。”邰丽华称。
具体建议
1、《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第三期》应规范具体措施,引导普通学校在常规教育教育学工作中融入、整合融合教育内容,鼓励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方案促进经费的合理管理及使用,在有效保障上限管理基础上,通过特教资源中心或第三方评估管理的方式进行质量把关,提供给普通学校更多灵活申请使用经费的空间,围绕残障学生的需求,整合校内已有硬件、软件支持,引入必要的外部专业支持,保障残障学生的教育品质。
2、结合教育部2020年出台《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随班就读指导意见”),在教研和实践层面深入研讨规范随班就读“一人一案”的目标及工作流程,整合不同的资源及上述多元支持,提高残障儿童少年学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可行性
3、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教育部关于普通中小学做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准许普通学校在现有可申请使用经费额度(生均经费补贴、资源教室、资源教师的预算费用等)内根据需要临聘特教教师,围绕儿童需要形成“班主任全面负责儿童发展,特教教师入班支持,资源教师总体统筹协调”的校内统筹的教育资源整合体系。